东川区乡村振兴战略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示范点建设项目公示
项 目 名 称:东川区乡村振兴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示范点建设项目
项 目 实 施 地 点:碧谷街道、乌龙镇、汤丹镇、拖布卡镇、阿旺镇
项 目 责 任 人:高克强 (区农业农村局局长)
实施方案 编写单位:东川区农业农村局农村社会事业促进科
实施方案编写总负责人:陈文东(区农业农村局副局长)
技 术 责 任 人:古 平 农村社会事业促进科科长
陈 川 农业农村局农田建设管理科科长
经 济 负 责 人:雷 敏 农业农村局人事计财科科长
校 核:高 江 农村社会事业促进科副科长
参 加 人 员:各乡镇分管领导,人居环境整治相关负责人,项目村包村领导及党支部书记
为加快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切实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作为乡村振兴战略的第一场硬仗,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方案的通知》(中办发(2018)5号)、《中共云南省委办公厅、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云南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实施方案》(云办发(2018)15号)、《云南省关于深入学习浙江“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经验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的通知》(云办通(2018)15号)和《中共昆明市委办公厅、昆明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昆明市农村人居环境百村示范千村整治全域提升三年行动实施办法(2018——2020年)的通知》(昆办发(2018)19号)等文件的相关要求,坚持以点带面,稳步推进东川区乡村振兴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结合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 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重要指示批示,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第一场硬仗,“干干净净跨小康,清清洁洁赢脱贫”,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作为重要的民生工程、生态工程、文明工程来抓,按照“有序推进、整体提升、建管并重、长效运行”的基本思路,先试点示范、后面上推广、再整体提升,因地制宜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全面提升农村美丽宜居条件,改善农村环境治理能力,引导农民群众改变影响农村人居环境的不良生活习惯,切实增强农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二、 项目区基本情况
东川区,隶属于云南省昆明市,位于云南省东北部和昆明市最北端,距离昆明150 公里,东与云南省曲靖市会泽县相邻,南与昆明市寻甸县相接,西与昆明市禄劝县相靠,北与云南省昭通市巧家县相连,并与四川省凉山州会理县和会东县隔金沙江相望,总面积为1858.79 平方千米。东川区地处云贵高原北部边缘,境内最高海拔4344.1 米,最低海拔695 米,高差3649.1 米。区域境内境内矿产资源丰富,为中国六大产铜基地之一,轿子雪山被誉为“滇中第一山”,小江流域为世界典型暴雨泥石流区被称为“泥石流的天然博物馆”,小江两岸是昆明市最大的热带作物区。 东川区辖有2个街道、6 个镇、1 个乡。
三、 项目建设的重点工作
在乌龙镇坝塘村,红土地镇花沟村,汤丹镇洒海村,阿旺镇大石头村、岩头村,碧谷街道磨盘山村、紫牛村,拖布卡镇松坪村实施人畜分离示范点建设及农村垃圾户分类试点推广项目,通过项目的实施切实改变农村群众影响人居环境的不良习惯,提升群众生活品质及文明程度,为全区人畜分离、产业发展、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从源头减少农村垃圾数量等农村深度融合发展提供经验和示范,为在农村推进村庄经济、旅游经济、产业经济、劳务经济、电商经济发展奠定基础。
四、 项目建设内容及资金概算
(一)项目建设内容。
1. 开展人畜分离试点项目建设。人畜分离示范点8个,每个1000平方米,配套建设50立方沼气池8个。
2. 开展农村垃圾分类试点推广。新增户分类垃圾桶800支,新建10.41平方米垃圾房32座。
(二)资金概算。项目概算总投资944万元(其中: 群众自筹240万元,财政补助704万元)。其中:人畜分离示范点概算投资800万元,沼气池概算投资80万元,新增垃圾桶概算投资6.4万元,垃圾房概算投资57.6万元。(具体建设内容见下表)
序号 | 整治项目清单 | 项目内容 | 项目规模 | 综合单价(元) | 投资估算(万元) (万元) |
1 | 人畜分离 | 人畜分离示范点建设 | 1000㎡ | 1000 | 100 |
人畜分离示范点沼气池建设 | 50m3 | 100000 | 10. 00 | ||
2 | 垃圾治理 | 新增垃圾桶 | 100个 | 80 | 0. 80 |
新建垃圾房 | 4座×10.41㎡ | 18000 | 7. 20 | ||
合计 | 118 |
建设内容及资金概算(每个村)
具体造价以规划设计为准。
五、 技术要求
详见《云南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技术导则》略
六、 建设模式
项目采取统一规划、统一设计,分步实施的原则进行建设,项目分两批推进,第一批根据各村当前的基础设施情况及群众的积极性,在项目实施村选择2个村推进项目建设,根据实施效果及项目情况,第二批推进剩余的6个村。
第一批为:大石头村和磨盘山村。
第二批为:坝塘村,花沟村,洒海村,岩头村,紫牛村,松坪村。
七、 效益分析
(一)社会效益分析。通过该项目的实施,补齐了农村基础设施短板,既解决项目村人畜分离的问题,又满足了农业产业发展问题,切实改变了群众影响农村人居环境的不良生活习惯,促进了农村文明的提升,为美丽宜居乡村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
(三)生态效益分析。通过人畜分离示范点的建设,进一步提高了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减少农村蚊蝇的滋生,改善了周边群众的生活环境,降低了农村疾病的传播;通过实施垃圾分类试点,采取“干湿垃圾”或“可堆肥不可堆肥”等分类方式,从源头上减少了农村垃圾数量,进一步提高了农村垃圾处理率,实现农村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降低了农村垃圾对周边生态环境及生活环境的污染。
八、 相关要求
(一)资金投入。每个项目村补助建设资金88万元。
(二)项目整合。整合各类涉农项目、资金等资源,统筹安排投向相近、目标相似、来源不同的各类帮扶资金,集中投入打造。
(三)组织领导。区农业农村局(区农村人居环境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牵头组织,负责项目规划、设计及项目建设,各镇(街道)负责项目村群众的组织发动,群众自筹资金的收取,项目建设用地的协调。
(四)资金管理。经批准的项目资金到位后,要严格按项目资金管理制度要求,加强资金管理和使用,实行专款专用,工程竣工验收后要开展结算审计和财政资金管理使用绩效评价。对违反项目资金使用管理的,要依规、依纪、依法追究相关责任人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