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战关头 人人肩上有使命——东川区2020年脱贫攻坚战役吹响冲锋号
[作者:宣传部发布时间:2020-03-10 09:47来源:昆明市东川区人民政府]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年,是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收官之年。
东川,自去年7月国家第三方抽查以来,又经历了省级督查检查、市纪委专项检查和东西部扶贫协作交叉考核等4轮督查检查考核,累计反馈全区个性问题106个,自己督查检查发现的问题同样不少。
在新的一年里,要攻下既定目标,东川区在打好疫情防控战的同时,从区级领导到各相关部门及各村各组、全区上下,个个有责任、人人有使命,再一次振奋精神,打响了决战阶段的冲锋号。
由区委副书记李德鸿和副区长翁磊牵头,产业分指挥部、相关部门、各乡镇(街道)分别具体负责。按照“1+2+N”的农业产业发展思路,力争实现“农业增加值增长10%以上,农业增加值达到10.6亿元以上”的目标。重点抓好6项工作:一完善政策体系。3月15日前,争取全年投入产业扶贫资金2.5亿元以上,通过土地流转、特色种植、生猪养殖等扶持奖励政策的落实,打造培育一批“能发展、可增收、稳得住、可持续”的新型经营主体。二提升产业组织化程度。抓实产业扶贫“十百千”工程,重点支持省市龙头企业、规模养殖场、种养殖大户、示范合作社等专业合作组织发展壮大,11月30日前完成全区农业产业90个项目产值达到100万元以上,9个项目产值达到1000万元以上,100个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10万元以上;对去年动态管理摸排出有劳动力的卡外边缘户及卡内户,全面落实“5+3”产业到户措施,采取股份合作、订单帮扶、生产托管等方式多渠道增加收入。区农业农村局要牵头各乡镇(街道)确保6月30日前的“5+3”产业到户措施全覆盖。三要狠抓项目建设。确保6月30日前东方希望集团100万头生猪养殖项目开工建设,11月30日前巨菌草肉兔养殖和莱德马业项目投资达到80%,正大集团300万只蛋鸡全产业链项目建成投产;结合“十百千”工程加大招商引资力度,11月30日前每个有扶贫任务的村(社区)至少要引进1个50万元以上的产业项目。以上3个方面的工作,由督查室纳入年终综合目标严格考核,由区农业农村局、区林草局、区扶贫办负责,各乡镇(街道)具体抓落实。由副区长季赟牵头负责加快推进东西部扶贫协作项目建设,2019年以前的项目必须在4月30日前投入使用,今年实施的项目必须在10月底前完工。要加快农田水利建设,重点在河谷区、二半山区实施12100亩高标准农田和农田水利建设。四抓实金融扶贫。落实好“双绑一联合+金融”措施,年内发放新型经营主体扶持贷款2000万元以上,扶贫小额信贷2亿元以上,财政资金金融贴息1200万元以上。五拓宽消费扶贫渠道。由副区长颜静、副区长季赟牵头,区消费扶贫分指挥部、区商务投促局、各乡镇(街道)负责,3月30日前制定出台东川区消费扶贫优惠政策,并加大政策宣传和兑付力度;深入推进“互联网+”与扶贫工作有机结合,以特色农产品经销商和电商为平台,按市场需求提前收集订单,4月30日前摸清各村种养殖品种、数量和上市时间等工作计划,有效解决贫困户就地就业和增收问题;加大村级电商服务站建设力度,9月30日前完成新建村级电商服务站52个,实现129个贫困村电商服务全覆盖;通过各类展会和电商平台开展农特产品营销活动,深化与俊发集团、中国供销社员网等企业合作,通过发挥东西部扶贫协作、定点扶贫、结对帮扶等资源优势,采取“以购代捐”“以买代帮”等方式发展消费扶贫,11月30日前实现农产品订单销售额突破1000万元以上。六强化扶贫资金风险防范。由副区长翁磊牵头,区农业农村局、区扶贫办、区财政局、区审计局负责,各乡镇(街道)具体抓落实,从2月15日开始,对全区产业扶贫资金开展为期30天的专项检查,对不符合利益联结规定、风险大的及时收回,对无法控制风险的及时采取措施,确保资金使用安全高效;实施好地方特色农业保险,鼓励新型经营主体、农户积极投保,为种养殖业提供防灾减灾保障。由区委常委、副区长赵国明牵头,区人社局负责,各乡镇(街道)、移民新区党工委抓落实。围绕实现有就业愿意的劳动力家庭“户均培训1人、户均转移就业1人”目标,全年完成技能培训和创业培训6150人(其中建档立卡4000人),引导性培训23000人(其中建档立卡11000人),完成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25000人(其中建档立卡5200人)。重点抓好4项工作:一抓技能培训。2月29前由区人社局负责制定实名制技能培训工作计划,由各乡镇(街道)、移民新区党工委、各村具体负责,采取线上登记的方式全面开展一轮摸底排查,根据群众技能需求梳理统计培训名单,3月10日前将培训名单报区人社局,由区人社局组织开展订单、定向、定岗的“菜单式”培训,11月30日前确保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均掌握一项劳动技能。二抓岗位开发。挖掘重点行业、重点工程项目用工潜力,引导区内各领域、各行业全年提供就业岗位5000个以上,吸纳劳动力就业3000人以上;做实扶贫车间项目认定,9月30日前确保区内各扶贫车间解决500人以上就业;加强与昆明主城区、北京朝阳区、上海普陀区等经济发达地区对接,全年提供普工、清洁工等各类岗位3万个以上。三抓转移就业。组织好每周五供需见面会和每月25号招聘会,通过开展“转移就业百日行动、东西部劳务协作、昆明市主城区精准帮扶”等招聘活动,10月30日前完成转移就业任务25000人(其中:昆明主城区2500人、上海50人、北京及周边100人)。四抓服务保障。推广电脑端、手机端线上登记,精准摸底、精准培训、精准对接、精准施策,做到就业信息一月一动态,就业去向清、就业需求准、帮扶措施实,3月30日前以户为单位核清就业情况;搭好服务平台,发挥好外出务工人员服务联络站、就业扶贫队员、农村劳务经纪人三支专业队伍对内联系群众、对外联系企业的桥梁纽带作用,全程做好跟踪服务保障工作;着力打造东川劳务品牌,通过外出务工人员服务联络站、流动党支部、劳务输出协会、劳务经纪人和在外务工“能人”等载体,打造“勤劳实干”的东川劳务品牌。由区委副书记李德鸿和翁磊副区长牵头,区农业农村局、区自然资源局、市生态环境局东川分局、区交运局、区扶贫办、区城管局负责,各乡镇(街道)抓落实。目标是:村委会所在地无害化卫生公厕100%,无害化卫生户厕50%,乡镇镇区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垃圾处理场站全覆盖,农村污水处理覆盖率90%以上;全面推进村庄清洁行动,人居环境整治长效机制100%建立;力争省级卫生村创建达60%以上、乡村绿化覆盖率达40%以上,建成美丽宜居型乡村7个、提升改善型乡村14个、干净整洁型乡村29个。重点抓好4项工作:一抓村庄规划编制与管理。6月30日前要完成城区及乡镇行政村所在地、主要交通干线沿线重要村庄的建设规划,确保112个保留村村庄管控规划全覆盖;区自然资源局建立村庄规划网格化管理机制,村庄土地规划建设专管员实现全覆盖,凡属新建农房必须严格审批,乡村建设规划许可审批达100%。二抓项目建设。聚焦厕所革命、生活垃圾处理、生活污水治理三个难点,9月30日前完成提升改造乡镇公厕10座、行政村公厕39座和无害化户厕904座;快速推进农村污水治理项目建设,6月30日前启动长江生态环保集团东川水环境综合治理项目,力争实现7个集镇生活污水治理设施全覆盖,重点行政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覆盖率100%;加快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建设,6月30日前7个乡镇垃圾生活处理设施务必全部投入使用;加快推进村内道路硬化建设,6月底前完成各村串户路建设和268公里通组道路硬化。三抓村容村貌提升。按照消化存量、杜绝增量的原则,启动实施危旧房拆除和私搭乱建清理整治工作;在箐口村等传统村落和汤丹镇等历史文化名镇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申报力度,大力推进历史建筑物及古树名木挂牌保护,6月30日前启动8个人居环境示范村建设,为乡村振兴示范开好头、起好步。四抓完善长效管护机制。围绕卫生村、卫生乡(镇)创建工作,各乡镇(街道)、各村全面建立水费收缴、垃圾清运收费和卫生长效保洁3项制度;建好人居环境整治协会、红白理事协会、饮水管护协会、公路养护协会4个协会;用好以公岗为主的保洁队伍、监委会为主的监督队伍和村组干部、土地规划专管员4支监管队伍,通过制度建设和队伍建设,提升村民自治体系和自治能力建设。此项工作必须在3月30日前完成。由区委副书记李德鸿和区委常委、副区长赵国明牵头,区发改局、区扶贫办、区人社局负责,移民新区党工委抓落实。以“稳得住、能致富”的目标,理顺关系、完善公共服务、盘活“三块地”,实现有就业能力和有就业愿望的劳动力家庭“100%有1人稳定就业、100%有1人参加培训、100%推荐3个以上就业岗位”。重点抓好4项工作:一抓深入推进社会协同治理。落实好“党建引领、新区吹哨、部门报到”工作制度,定期召开联席会议,推进移民新区社会治理体系建设;进一步理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机制,移民新区司法调解服务中心、信访维稳办有专人值守,发挥居民小组长、楼栋长密切联系服务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广泛收集民情民意,畅通群众合理诉求渠道,及时化解信访矛盾;完善社区组织管理体系,3月30日前确保三个新社区城市低保、户口迁移等便民服务工作正常开展;持续推进“新时代新民风”建设,三个社区每月各自组织开展文艺活动不少于1次。二抓提升服务质量。加快对门山农贸市场和扶贫车间项目建设,确保6月底前竣工投入使用;移民新区党工委逐步完善社区便民服务设施,做实做细服务工作,管好用好文化活动广场等公共资源,不断丰富群众精神生活;规范“两中心一热线”服务,发挥为民服务中心和移民新区热线办作用,确保2月底前“红色物业”人员全面到位并正常开展工作;确保3月30日前搬迁小区商铺招租运营。三抓盘活“三块地”。由副区长翁磊牵头,区林草局、区农业农村局、区自然资源局负责,各搬迁乡镇(街道)抓落实,6月30日前按宜林则林的原则将符合的地块全部纳入退耕还林,通过土地流转、合作社带动等形式发展以花椒、油橄榄、药材为主的特色种植业,全面完成宅基地复垦和土地利用管理工作。四抓理顺职能职责。区林草局、区交运局、区水务局等部门主动研究,6月30日前妥善指导各乡镇(街道)解决好整村搬迁的林地、道路、人畜饮水等公共设施管理工作,确保搬迁后资产资源管理不乱,服务保障不断;由区委组织部牵头,区财政局、区委督查室、区政府督查室负责,理顺移民新区与搬迁乡镇干部管理、财权关系,明确涉及乡镇(街道)的主责主业,并实施差别化考核,6月30日前完成舍块乡和移民新区党工委年度考核目标设定。由副区长翁磊牵头,区民政局、各乡镇(街道)负责扎实开展低保专项整治工作,严格按照农村低保的程序标准,4月30日前以村为单位全面开展低保清理核查,做到“精准施保、应保尽保”。深入开展扶贫领域社会救助兜底保障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对不符合条件的坚决予以剔除,对符合救助条件的保障到位,严防“错保、漏保”。由副区长颜静牵头,区教育体育局、各乡镇(街道)负责强化控辍保学工作,6月15日前重点抓好三项工作,一抓建立学生重点监测数据库,及时更新学生辍学信息数据;二抓全面开展一次“拉网式、地毯式”排查,确保“只减不增”;三抓教育资助政策执行,开展精准救助“回头看”,确保“应助尽助”。由区委常委、区委组织部长郑珊珊和区脱贫攻坚总队长唐彦牵头,区委组织部(区联席办)、各乡镇(街道)负责开展“三讲三评三诚信”活动,6月30日前各村民小组开展活动不少于2次,强化群众思想宣传教育,激发群众内生动力。二由乡镇(街道)第一指挥长牵头,各乡镇(街道)、各帮扶单位负责,深入落实好村规民约“四个必须”措施,引导民风持续好转;深入推进诚信激励机制建设,6月30日前开展诚信超市积分兑换活动2次以上。三由区委常委、区委宣传部长郑朝灿牵头,区委宣传部、区扶贫办、各乡镇(街道)负责开展以先进典型为榜样的宣传教育活动,形成“自力更生、脱贫光荣”的强大舆论氛围。四由区委常委、区政法委书记古鹏牵头,区公安局、区司法局、各乡镇(街道)负责,持续开展法制宣传教育。6月15日前以村为单位进行一轮全面大排查,对不赡养老人、为享受政策分户遗弃老人等不良社会风气,采取法律手段予以处置,大力弘扬尊老爱幼的优良传统美德。五、区委组织部、区教育体育局负责,开展“讲政策、化矛盾、解民忧、增感情”活动,6月15日前组织亲情小分队进村入户走访不少于2次,开展中小学生“小手拉大手”活动不少于2次。六由各乡镇(街道)第一指挥长牵头,包村区级领导、包村部门领导负责,开展矛盾大排查、大化解。6月15日前深入乡镇对所包村逐组化解信访矛盾至少2次以上。
“一年之计在于春”,2020年,要决战决胜脱贫攻坚,还有一个个堡垒在前,时间表、路线图已经确定,各项技战术攻城器械已经就位,总攻的号角已经吹响。全区上下,个个肩上有责任、人人心中有使命,只要我们实干苦干、奋勇向前,方能打赢这场持久战,为时代和人民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