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浏览 长者模式
党务公开
红土地贫困户找到了满意工作
[作者:宣传部发布时间:2018-11-28 15:42来源:昆明市东川区人民政府]

昆明东川区红土地镇二坪子村贫困户——王德有、唐朝海、陈忠稳和王清林,上班了。




  在昆明市旅发委驻二坪子村扶贫工作队牵线下,9月末,他们结束在家赋闲的生活,成为昆明三川电线电缆有限公司的上班族。



“他们很实在、能吃苦”



  上午8点,吃过早饭的王德有、唐朝海和陈忠稳穿好工作服,拿好帆布手套、美工刀、电缆钳,准时上岗。这段时间,作为实习生的他们轮岗到了剥线岗,每天都和孩子辈的年轻人一起剥各种型号的电缆。

  “来厂里一个多月,上过机台,做过收排线、加料、包装。因为文化水平不高,需要操作电脑的工作还是有点难,所以我们多数时间都在剥线,有需要的时候也去其他岗上帮帮忙。”王德有边说边用美工刀一点一点将绝缘胶皮削下来。唐朝海说:“每天早上8点上班,下午6点下班,吃过午饭能休息一会,比起以前在矿上工作要轻松。”

  在王德有、唐朝海和陈忠稳剥线的时候,王清林则飞奔去找用来运输、安装电缆盘的叉车。王清林是4人中最年轻的,最近一直跟着师傅黄小明在电缆机台上实习。“我跟着师傅上机台操作,排排线、加加料,学习调试机器。”王清林说,上机台20多天,他已经把电缆型号、电缆盘型号烂熟于心了。

  对于这个徒弟,在电缆生产行业工作三十多年的黄小明很满意,“实在、肯干,做事认真,学东西快。100分满分,给他打90分。”

  轮过许多岗,从厂长、师傅到工友对他们4人的评价都是“很实在、能吃苦”。



“有工资包吃住,我们很满意”



  11月初,王德有、唐朝海和陈忠稳拿到了第一个月的实习工资2500元,他们都挺满意。

  “我们村里主要是种洋芋、苞谷,养鸡、养猪,只够自己吃;要不然就是外出打工,我和唐朝海、陈忠稳原来一起在嵩明、个旧的矿上打矿石、下井,后来在村里做建筑工。但是建筑这个行业要看天气,下雨就得停,一年里只能做半年,房子盖得差不多,我们就没有活计了。”王德有说。

  9月份,市旅发委驻二坪子村第一书记廖新跃找到王德有他们,问他们想不想外出务工,到三川电缆上班。

  “村上让我们作代表来厂里看看,”唐朝海说,“现在干了个把月,收入还是满意的。工资我自己留一点,剩下的都寄回家里。”

  王德有的家人曾到厂里来看过,在了解了他的工作、生活情况后,终于放心了。“姑娘说现在要比下矿井、做建筑工轻松,不用使多大力,还不风吹日晒。生活条件也好,包吃包住,厂房对面就是宿舍、食堂,我们住5人间,早中晚饭都有人管,也吃得惯。”王德有说。

  尽管他们3人都是第一次在企业工作,但适应得还不错,3个人都说,想在厂里面多干几年。

  比他们入职晚的王清林,因为实习期未满1个月还没领到工资。师傅和王清林说,现在他只学会了皮毛,距离“单飞”独立操作机台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实习生、转正、副机、主机……只要他肯好好学,逐级晋升,工资也会逐级增加。等到他可以独当一面操作机台的时候,工资会比现在多一倍。转正后工作满一定年限,厂里会给他买四险一金。干满一年,就有工龄工资。

  王清林把这些情况告诉了家里面的老母亲,母亲让他“好好干”。


“党建促脱贫、脱贫促党建”


 

 贫困村二坪子村,有9个小组497户1481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人口242户824人,今年脱贫143户474人;从事电缆生产制造的高新技术企业昆明三川电线电缆有限公司,注册资本2200万元,总投资2.6亿元,在职员工200多人,是昆明市政府招商引资重点项目。

  从二坪子村到三川电缆,路上要花近5个小时。因为市旅发委“党建促脱贫、脱贫促党建”“两联系一共建双推进”工作,帮助责任点赋闲在家的贫困群众到有长期用工需求的三川电缆工作,王德有他们就是参与的第一批贫困户。

  9月末到厂里实地考察后,二坪子村包村领导李兴朝、村党总支书记杨雪会说:“心里面更踏实了,能放心让贫困户去工作。回去以后,我们也会多动员适合的贫困户通过务工脱贫增收。”

  “只要二坪子村贫困户有务工需求,我们三川电缆的大门永远敞开。”三川电缆副总经理郭晓川说,招用劳动者时,同等条件下将优先录用二坪子村贫困群众,实现企业发展、贫困群众脱贫致富。

  在市旅发委副主任林克俭看来,就业是二坪子村脱贫的突破口,也是二坪子村脱贫三步走的第一步。产业发展是脱贫第二步,现在60头种猪已入栏,实现可持续脱贫。脱贫第三步是智力扶贫,通过换脑筋、换思想,进一步激发贫困户的脱贫意愿,提升自主脱贫能力,既“摘穷帽”更“拔穷根”。“目前,我们以党建工作统领扶贫,深入开展‘党建促脱贫、脱贫促党建’工作,并创新‘两联系一共建双推进’,让扶贫工作多管齐下开展。”林克俭说。

  为提高就业扶贫的精准性,实施就业脱贫工程中,市旅发委立足二坪子村村情民意,积极探索就业扶贫与扶智、扶志结合的“造血式”扶贫新路径,为贫困劳动者送岗位、送企业、送政策,“因才施策”寻平台,“因能为用”找岗位,希望让贫困劳动者亲身感受到用劳动的双手“摘掉”贫困帽,促进贫困群众物质脱贫、精神脱贫齐步走,并建立贫困劳动者之间“传、帮、带”良性循环的纽带,让转移就业取得实效。

  目前,市旅发委在“两联系一共建双推进”帮扶工作中,已形成“2(村党总支和机关党支部)+N(企业党总支)”模式,有力推动各基层党支部建设和二坪子村脱贫攻坚工作开展。通过探索贫困群众脱贫与非公经济发展深度融合,打造企业发展和群众脱贫致富互相帮助、互相促进的共赢模式,并充分发挥机关党支部、村党总支与非公党支部的统领作用,有力促进党的基层组织建设,让“党建促脱贫、脱贫促党建”真正落到实处。


记者李思凡摄影报道

来源:昆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