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3日,东川区召开2018年脱贫攻坚工作暨省市对口帮扶工作推进会。会议总结分析了东川区2017年脱贫攻坚工作,围绕2018年脱贫摘帽目标,研究部署对口帮扶工作,进一步动员省市帮扶部门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压紧压实帮扶责任,全力推进“挂包帮、转走访”工作,助力东川区2018年按时保质完成脱贫摘帽的任务,向市委市政府和全区人民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会上,市政协主席熊瑞丽就做好东川区对口帮扶工作,强调,一要提高政治站位,进一步深刻认识打赢东川脱贫攻坚战的重要意义;二要总结成绩经验,进一步坚定脱贫攻坚的信心和决心;按照“强组织、兴产业、富百姓、重实效”的思路,扎实开展扶贫开发与基层党建双推进,在协调化解矛盾纠纷,推进“一房两业”等重点工作中冲锋陷阵、日夜奋战、攻坚克难,积极助力东川脱贫攻坚。帮扶单位要改进帮扶方式,针对致贫原因,增强帮扶措施的针对性,规范和加强入村帮扶队员的管理,紧扣中央明确的“十项任务”做实事、出实效;三要进一步夯实帮扶责任,精准施策和发力;要以”两不愁、三保障“、一达标和三率一度”为标准,勠力同心、合力攻坚、勇于担当,汇聚起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强大力量;要落实帮扶责任,各帮扶单位要确实担负起对口帮扶的责任,党政主要领导要亲力亲为,定期深入对口帮扶单位实地考察对接工作,认真研究解决问题,明确分管领导和具体负责人,做好驻村队员的选派工作,协助做好驻村队员的管理。同时做好对红土地、舍块两个乡镇的结对工作,5月10号前确认完成结对帮扶名单,同时加大资金项目的扶贫力度,按照要求开展好“四个一”活动,积极向百姓宣讲脱贫攻坚政策,激发贫困群众的内生动力;要细化帮扶措施,各帮扶单位要围绕贫困户退出的七条标准,贫困村退出的十条标准,贫困县退出的五条标准主动联系对口帮扶的乡镇和村,针对问题和短板,制定包乡包村任务清单,并经乡镇和区扶贫办盖章认可,于4月30号前上报市政协办公厅。同时严格落实清单制、责任制、消耗制的要求,算好时间账,把帮扶任务完成的时限明确到季到月,要按照每人不超过5户的要求结对帮扶建档立卡扶贫户,并督促帮扶责任人制定落实帮扶计划和帮扶措施,督促单位帮扶责任人完成“挂包帮、转走访”工作任务,填写好“三档一卡”材料,做好走访记录,掌握贫困状况,建好各自的帮扶工作台账等,同时积极开展万企帮万村活动,社会扶贫互联网+工作,组织和发动致富带头人和民营企业、社会组织、爱心人士等社会力量参与到这项工作中来,开展形式多样的村企共建、接对帮扶、项目投资等帮扶活动,努力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的综合帮扶格局;四要严格帮扶纪律,驻村队员一经选派必须全脱产,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以任何理由抽调、借调工作队员,参加脱贫攻坚以外的工作,更不得抽回原单位工作,帮扶责任人抽查群众不满意的,由相关部门进行问责。熊瑞丽要求,驻村扶贫工作条件艰苦、工作辛苦、任务艰巨,东川区和派出单位在严格管理的同时,要加大对驻村工作队员的关心力度,在政治上关心、工作上支持、生活上帮助。
区委书记胡江辉总结了2017年全区脱贫攻坚工作,他指出,东川区脱贫摘帽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东川的扶贫工作要从大干快上转变为一村一户精准帮扶确保脱贫。针对2018年脱贫摘帽重点工作,胡江辉强调:一要集中精力打赢“十大歼灭战”;二要转变观念狠抓“收入达标”,紧抓“两业”收入,成立收入核算分指挥部,做足收入佐证材料;三要上下联动实现数据信息“四统一”;四要千方百计增强贫困群众“内生动力”,坚持扶贫与扶智、扶志、党建“三结合”,改变群众“等靠要”思想,引导贫困群众树立主体意识,激发改变贫困面貌的内生动力。胡江辉表示:东川区各级各部门一定全力支持配合省市帮扶单位在我区开展帮扶工作,定期向帮扶单位汇报工作开展情况;一定管好用好各帮扶单位帮扶资金,把帮扶东川的扶贫项目做好、做优、做实;一定把省市帮扶单位对东川的关心支持,转化为推动脱贫攻坚的强大动力,坚决打赢新时代第一场硬仗!
会上,省就业局、市委办公厅、盘龙区、铜都街道交流发言。区委副书记传达学习省市脱贫攻坚会议精神暨农村扶贫开发工作领导小组会议精神;通报了2017年省市对东川区考核及区对乡镇(街道)、区属部门考核情况。
昆明市政协领导、省级、市级对口帮扶单位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帮扶责任人,东川区级领导、市管干部;区属各部委办局、人民团体、民主党派主要领导,省、市驻东川单位主要领导;各乡镇(街道)党(工)委书记、镇长(办事处主任)、包村科级领导参加会议。(洪涛、雷斌)